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6-303-880
汇上优课 成都培训 成都金色雨林少儿学习能力训练中心 咨询问答 儿童感统失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儿童感统失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2024-03-23 08:19阅读:1184 分享

问:儿童感统失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答:很多小孩都会有感统失调的表现,需要家长及时的发现,下面给大家说一下儿童常见的感统失调的表现,尽早避免儿童感统失调。

一、感统失调的表现

1. 好动不安

好动的孩子不见得都是感统失调,周围的环境和大人的误导也可能会产生这种现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因素排除后仍然找不出原因,那么感统失调就很可能是好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 行动笨拙

运动能力发展不良的幼儿动作大多不灵活,这些孩子在学习折纸或使用剪刀方面特别困难,甚至不会翻跟头、跳高,跳绳也比较差,不敢玩秋千、走平衡台。

3. 学习能力存在障碍

还有的孩子惧怕某些学科,学习容易受挫,缺乏自信心,写字总不在框内,偏旁部首颠倒,特别的固执,讨厌阅读,阅读不平衡,看电子产品太多。

注意:关于电子产品,4岁以下的孩子一定要给予限制,经常使用电子产品易造成视觉焦距不平衡,这种孩子往往看书的时候容易跳行、漏字、阅读困难。

4、口齿不清晰

还有的孩子发音不清,说话“大舌头”。所以一岁以前一定要让孩子哭,提高孩子的肺通气性、肺活量,这样对孩子的发音及口腔肌肉的锻炼是很好的,再大点的孩子可以通过吹气球,吃牛肉干等硬的东西锻炼咀嚼,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得到锻炼。

5、触觉防御过度

有的孩子害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脾气暴躁,这个属于典型的一个触觉防御。

6、触觉过于敏感

有的孩子爱哭粘人,胆小,性格孤僻。爱做旋转的游戏,而头不晕。挑食、偏食、厌食。这种孩子往往是触觉太过于敏感,所以才会出现问题。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多做触觉按摩,按摩手指头,还可以通过按摩刷、大龙球,这些对触觉都有帮助。

二、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感统失调?

引起感统失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的平衡感失调;活动空间不足,爬行不足所产生的前庭平衡失调。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早产、剖腹产没有经过产道挤压造成触觉不足。

1、要求过多

家长要求太多,或者是太放纵。太早进行认知学习。有洁癖的父母,或者保姆造成婴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过度的保护,过度的溺爱,过度的限制,造成孩子身体操作能力的欠佳。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孩子自信心的不足以及不良的习惯。

2、遗传因素

还有的孩子是遗传层面的——有脑损伤的孩子,母亲在分娩的过程中早产、难产、母亲酗酒,吸烟。在怀孕的时候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减退等等,这些对孩子都会造成影响。

3、家庭因素

不和睦的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经常陷入困境,经常对孩子进行辱骂和殴打,以及父母缺乏责任感、义务感,经常这样会导致孩子情绪波动大,这种孩子会莫名的产生焦虑和恐惧、容易产生敌意,缺乏同情心。长时间的话这种孩子会比较残忍,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孩子从小就缺少温暖和爱,心情是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状态,不但可能有饮食、睡眠、呼吸、排泄方面疾病,还可能对自己失去调节控制的能力。

4、过度保护

过度的保护,孩子的什么事情,全是父母的包办替代。造成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会产生分离,焦虑,拒绝上幼儿园,小学,形成儿童退缩的一些行为,会养成孩子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容易造成挫折感,产生自卑感,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容易造成情绪问题。

5、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简单化,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上班或者去外地,平时家庭中参与儿童教育的人数较少,这会影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容易孤独。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父母都很忙,自己带孩子的越来越少,陪孩子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少。看电视就成了孩子理所应当的一个伙伴,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没有交流,这样会带来一些语言相关的问题、交往问题,电视内容的不可控制性会使孩子通过模仿,出现诸多的一些问题。

6、爬行不足

孩子早期爬行的不足,专门有一个研究;爬行对儿童发育的影响非常重要。调查发现百分之六十的儿童存在爬行不足的问题。

许多学习障碍和严重情绪困扰的儿童,早期爬行是有问题的。很多孩子在一岁前,没有好好的爬行或爬行的很少,有些家长有洁癖,怕脏不让孩子在地上爬,有些大人因为忙,为了省事大部分的时间都把孩子放在学步车上,这个无形之中就剥夺了婴儿学爬的一个机会,或者爷爷奶奶祖父祖母长期抱着婴儿,大量减少学爬的一个机会。
在婴儿开始学爬行前不久就让婴儿提早学走路,这些孩子上学后,许多都会出现脾气暴躁好动不安以及眼球飘渺不定的一些特征。这样就造成了过分敏感和不专心等的问题。

以上就是成都金色雨林少儿学习能力训练中心为您提供儿童感统失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咨询问答 查看

温馨提示: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6-303-880
【学校】咨询热线: 4006-303-880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